赞歌百科 手机版

热门标签:

瞳仁的解释是什么(身体各部分用古文怎么说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07 10:36:40    

这是我在头条上写文章一年以来,耗时最长、用力最多的一篇文章。为了保证准确,针对每一个字,即便是非常熟悉的字,我都老老实实地查三遍字典,一遍《王力古汉语字典》,一遍《古代汉语词典》,一遍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。尽管如此,最后呈现出来的仍不完美,难免存在错误,请朋友们批评指正。

整体原则:只说与我们身体有关的词汇,适当延伸与我们身体相关、在古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周边词汇。

如果你把这篇文章从头至尾看完了,在我看来,你是真的喜欢古文(或《古文观止》),我们是同道中人。

我们先从部首谈起,部首对我们理解与身体相关的汉字有提纲挈领的作用。


一、部首

1、部首“页”:和头部、颈部相关

见到“页”字,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书本第几页,是不是?其实“页”的本义是人头,所以很多和人头有关的汉字,部首都是“页”。

表示头上或与头相连的部分,如颠(头顶)、额、颜、题(额头)、项、颈、须。

表示头的样子,如顷(头不正,倾斜的样子)、颁(大头)、颓(秃头)、频(皱眉,又写作颦)。

表示头的动作,如顿(叩头)、顾(回头)、颔(点头)。



2、部首“月”:和胸部以下相关

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和“月”有关?如胸、肺、腹、肘、腿、脚等。

“月”和“肉”的写法,最初差异很大,发展到小篆时,两者的写法几乎一模一样了,后来就混在了一起。

和月亮、时间相关的字,如朗(明亮)、朔(农历每月初一)、望(月满为望,大月十六日,小月十五日)、朝(早晨)、期(周期,一周年、一整月)等,它们的部首“月”称月字旁,月字旁的汉字其实并不多。

和人的肢体、器官相关的字,如胸、肺、腿、脚等,它们的部首“月”,其实是“肉”,应该称肉字旁,肉字旁的汉字非常多。

不过,除了专业的古汉语字典区分月字旁和肉字旁外,现在绝大多数字典都统称月字旁(现在的字典还有肉字旁,但其下只有五六个汉字,且此肉非彼肉),但知道它们的区别,有助于我们理解部分汉字。


二、头部

1、头

元、首:都指头,也都有第一的意思。如元旦即第一天,首次即第一次。

有时头、元、首可以相互解释,如首妻即元配,元凶即首恶,唐代科举考试第一名最先叫状头,估计是嫌不好听,后来改称状元,有时也称状首。

授首:把自己的头交给别人,意思就是投降或被杀。

元服:按字面理解,元即头,元服即给头穿的衣服,头的衣服就是冠、帽,所以元服就是冠、帽的意思。加元服即行加冠礼,表示男子成年。元服这个词在历代史书本纪里经常出现,不要以为它是一种服装。

元元:元即头,元元即头头,许多头即许多人,所以元元指黎民百姓。

2、头顶

颠:头顶,引申为物的顶端,如山顶为颠,后来写作“巅”,又引申为开始,如颠末即始末。


3、头发

發(发射)和髪(头发)都被简化为“发”,实际上发射的發和头发的髪,没有任何关系,这种简化在方便书写的同时,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。

这里,从发的繁体出发,能更好地理解以下词汇。

髪为上下结构,部首是髟( biāo),髟即长发。

髦( máo):泛指长发,也特指妇女或儿童垂至眉毛的头发,即我们现在说的刘海儿。

髲( bì):假发。

鬓( bìn):靠近耳朵的头发。

髻( jì):挽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。椎髻,梳成椎形的发髻。

鬃:高高的发髻,现代文一般指马或猪的鬃毛。

鬟( huán):妇女梳的环形发髻,一般为婢女的装束,故指婢女、丫鬟。

髡( kūn):指剃去头发,也指髡刑,古代一种耻辱刑,剃光头发的刑罚。这个字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,绝大数情况下是指髡刑。髡钳城旦舂也很常见,髡即剃去头发,钳是颈上束着铁圈,城旦是筑城,舂是舂米,这是一种刑罚,男子犯罪即剃去头发,颈上束着铁圈去筑城;女子犯罪即剃去头发,颈上束着铁圈去舂米。实际上,犯人从事的劳役非常繁重,远不止筑城和舂米,这是一种不是死刑的死刑,很多犯人被活活累死。


下面重点说一下“髫”及相关词汇。

髫( tiáo):儿童下垂的头发。

龆( tiáo):儿童换牙。

龀( chèn):儿童换牙。

龆、龀和口、齿相关,本应放在下文五官部分介绍,因其和髫关系密切,故放在此处。

这三个字在现代文中几乎见不到了,但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。记住一点即可,只要见到这三个字和其他词搭配,必指儿童无疑。如垂髫、髫年、髫龄、髫儿、髫发、龆年、龆龄、龀年、龀龄、龆龀等。

《孝经》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所以,古人是不剪发的。书上都是这样说的,不过,估计你和我都有这样的疑问:“头发太长了怎么办?难道古人从出生到去世就不剪头发?”

总角:古时儿童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,像是两个小角,想想《西游记》太上老君两个童子的发型。总是束的意思,总角即束成两个小角,借指儿童,总发也指儿童。

束发:古代男孩成童,束发为髻,因以束发代指成童。“束发而就大学”“束发修学”。这是《古代汉语词典》的解释及举例,但“成童”是指多大年龄?有的书说是15岁,但古人15岁才入学读书,应该不是吧?作为疑问,暂列于此。

结发:古时男女成婚的晚上,男左女右束发共髻的一种仪式,所以结发指成婚,也代指妻子。


4、额头

额、颡( sǎnɡ):额头。

颜、题也指额头,不过用的较少。

“高祖为人,隆准而龙颜”,这里的“颜”,古代注家多释为额,但“龙颜”怎么翻译?不好处理,它和“龙颜大怒”中的“龙颜”不是一个概念。

额手:双手合掌放在额上,表示敬意或庆幸。

稽颡( qǐ sǎnɡ)和稽首( qǐ shǒu):颡即额头,首即头,那稽颡和稽首有没有区别呢?说不准。《古代汉语词典》解释二者都是跪拜礼,但动作又不太一样,且说稽颡表示极度虔诚,稽首是最恭敬的礼节,从恭敬的程度来讲,稽首似乎高于稽颡。不过,对我们古文爱好者来讲,不必深究,知道二者都是非常恭敬的礼节就可以了。

另外,有的书籍注音稽( jī)颡、稽( jī)首,这是错误的。稽( jī)表示停留、拖延,如稽留、稽延,也表示考察、考核,如稽查、稽古;稽( qǐ )表示叩击,如“稽其门,辟其户”,稽颡和稽首都是叩头的意思。


5、眉毛

眉:眉毛。因眉在人体上方,故眉可指物的上方,如页眉。也通湄,指边际、物的旁边,居井之眉即在井边。

眉目:眉毛和眼睛,泛指容貌,还可表示楷模、榜样。“转吏部员外郎,是曹在南宫为眉目。”

蛾眉:蚕蛾的须细而弯,蛾眉指美人细而弯的眉毛,借指美人,也写作娥眉。

眉斧:“皓齿蛾眉,命曰伐性之斧。”伐性之斧指砍毁人性的斧头,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,后以眉斧指女色。

黛眉和须眉:黛是青黑色的颜料,古代女子用来画眉,黛眉可借指女子;须眉是胡须和眉毛,借指男子。

眉寿:人年老时,会长出几根特别长的眉毛,所以眉寿指长寿。

眉宇:宇指房檐,屋宇即房屋的房檐,借指房屋。眉宇指两眉上面的地方,借指容貌,如眉宇不凡。

颦:皱眉。颦蹙,皱眉蹙额,形容忧愁。颦蛾、攒眉都是皱眉的意思。效颦指模仿他人而弄巧成拙。


6、脸

面、颊、辅:都指脸,面颊。古文中多用面、颊,用辅较少。

颊车:指别人的言论或见解。类似牙慧,拾人牙慧。

颊舌:比喻有口才。

颊辅、面辅:面颊。

批颊:批为用手击打,批颊即打耳光。

辅车相依:面颊与牙床互相依存,比喻关系密切,利害相关。

靥( yè):酒窝儿;妇女在脸部涂抹装饰,动词;妇女涂在脸上的装饰品,名词。笑靥:酒窝儿;笑脸。


7、下巴

颐、颔( hàn):都指下巴。

颐指:用面颊示意指示人,表示傲慢,如颐指气使。

支颐:手托住腮。

解颐:解为消解、舒展开,解颐即开颜而笑。

朵颐:指鼓动腮颊嚼食东西,如大快朵颐。

此外颐还有保养的意思。如颐神指养神;颐养即保养;期颐、颐龄都是百岁的意思,善于保养,所以长命百岁;颐和园的命名,大概体现了慈禧想在此颐养天年的心境。

颔首:点头(表示同意);低头。

颔联:律诗的第二联,即第三句和第四句。首联、颔联、颈联、尾联的排列遵照了从头到尾、从上到下的顺序。


8、胡须

须:胡须的总称,也特指下巴上的胡须。

髯( rán):两颊的胡须,俗称络腮胡,想想关羽美髯公。

髭( zī):唇上边的胡须,想想影视剧里的小日本儿军官。


三、五官

1、耳

耽:耳朵大且下垂。想想《西游记》里如来佛的耳朵。

聃( dān):耳朵大且长。老子姓李名耳,字聃,别再读错。

聪:听明白,听后能辨别是非。“耳司听,听必须闻,闻审谓之聪”,

“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,谗谄之蔽明也”。

聩:耳聋;糊涂,不明事理。愦:昏乱。振聋发聩,不要写成振聋发愦。



2、目

古文中目指眼睛,而眼或睛都指眼珠。目或题目常表示品评、评价,这个意义在《世说新语》中比较常见。

目眙( chì):眼睛直视。

目论:指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。“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,是目论也”。

瞳:瞳仁,即瞳孔,也写作瞳人。重瞳指两个瞳仁,相传舜和项羽都是重瞳。曈,太阳刚出时明亮的样子。

睚:眼角,眦( zì):眼眶。睚眦:怒目而视的样子,指小忿小怨。睚眦必报:像被人瞪了一眼的极小的怨恨要报复,形容心胸极其狭窄。目眦尽裂:眼眶都要瞪裂了,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
睑:眼皮。睫:眼睫毛。

目不见睫: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,比喻没有自知之明。


眇( miǎo):特指一只眼失明,也泛指失明。想想《史记》齐顷公接见郤克时的场景,想想《三国演义》里夏侯惇拔矢啖睛。

瞽( ɡǔ)、瞍( sǒu)、矇( méng)都指盲人,至于哪个指瞎了但有眼珠,哪个是瞎了也没眼珠,不必深究,见到这仨字,知道指盲人就足够了,整体上,古文里,瞽比较常见,瞍、矇相对少见。

眚( shěnɡ):指眼角膜上所生的翳子。翳子遮住了眼睛,影响视力,就像太阳被遮住一样,所以眚又引申为日食。古人认为日食是一种灾异、灾难,所以眚又引申为灾异。古人认为天象是地上人事的反映,日食是由皇帝的过失引起的,所以眚又引申为过失。另外眚通省,指削减、削弱。


3、口

牙齿:大牙为牙,门牙为齿。牙也指官署,后写作“衙”。

牙行: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场所,即现在的中介。牙郎、牙人、牙子、牙侩: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。牙婆:旧时介绍买卖人口从中取利的妇女。

齿:年龄;并列,排列;录用。古文中有关“齿”的词语很多,应牢记这三个义项,万变不离其宗。

和本义有关的词汇:

毁齿:儿童换牙。

齿豁头童:齿脱头秃,形容老态。

齿牙余论:指随口称誉的话。

延伸一下,龁( hé)指咬,龃龉( jǔ yǔ)指牙齿不正,上下不对合,比喻意见不合,相抵触。

和“年龄”有关的词汇:

年齿指年龄。齿发即齿与发,借指年龄。

序齿或齿位:按年龄大小排定席位。

齿让:以年龄大小相让。


和“并列”有关的词汇:

齿列:同列。

不齿:不与同列,表示鄙视。

和“录用”有关的词汇:

齿录:录用。“降霍叔于庶人,三年不齿”,这里的“不齿”是指不录用,是说废霍叔为庶人,三年内不录用,和上面的“不齿”表示鄙视不同。

齿召:征召录用。

再说一下比较特别的。

齿剑:触刃,指自刎或被杀。

齿冷:笑则张口,时间长了,牙齿就会感觉到冷,所以齿冷指嘲讽、耻笑,而且有长时间嘲笑的意思,嘲笑的程度比较深。注意它没有令人心寒的意思。

常见成语唇亡齿寒,但齿寒是不是一个词语,到底表达什么含义,因手边的字典、词典都查不到,先存疑,以后读书遇到再说。


4、鼻

准:鼻子。隆准即高鼻梁。

鼻在古文中常指能穿东西的孔,如针鼻。印鼻指皇帝玉玺、官员印章上凸出的部分,有孔用以系绳带,又叫纽。想想牛穿鼻子的情形。

擤( xǐnɡ):擤鼻涕的动作。

劓( yì):割鼻,古代五刑之一。商鞅惩罚太子的老师就是用劓刑,这也为他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。

古文中涕指眼泪,泗指鼻涕。这和现代文不同,应注意。


5、舌

舌:舌头;像舌头一样的东西,如木舌;借指言语,如舌思,指言语思虑。

舌耕:靠教授学生谋生;形容读书勤奋。

舌人:古代主官翻译的官员。

舌敝耳聋:指议论繁杂,说的人舌头破了,听的人耳朵聋了。

木舌:木铎的铃舌;沉默不敢言。“忠臣惧死而杜口,万夫怖祸而木舌”。


四、颈部

颈、项、领:都指脖子,但有区别。

颈特指脖子前面部分。如刎颈(自杀时拿刀剑割脖子前面)、引颈、延颈企踵。

刭:用刀割颈。自刭即割颈自杀,自经是上吊自杀,同是自杀,但方式不一样。

项特指脖子后面部分。《汉书》记载强项令董宣,光武帝命人强按着董宣脖子后面,让他跪下低头给公主认错。

项背相望:形容行进的人多,连续不断。

望其项背:能够望见别人颈后部和背部,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(多用于否定式),如难以望其项背。

领指脖子,没有特别含义。

引领:伸长脖子远望,形容盼望殷切。

项领:脖子是人身上比较细的地方,咽喉在其内,比喻要害之地,一人当关万夫莫开。

注意:动词引、延和名词颈、领的搭配。有引颈、引领和延颈的搭配,都是指伸长脖子,热切盼望,但没有延领的搭配。另外引颈还有被杀的意思,如引颈就戮。


五、胸腹部、四肢

胸部以下,也就是肉字旁的字,如胸、肺、肝、脾等,古今含义一般没什么差别,这里只说一些重要的,其他从略。

膺:胸。

抚膺:抚摸或捶拍胸口,表示惋惜、悲愤等。服膺:内心佩服。这两个词在古文中很常见,应注意区别。

肺腑:喻指亲信。

膂( lǚ):脊骨。膂力:体力。

胫指小腿,股指大腿,肱指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。股肱作名词,比喻有力的依靠;作动词,指支撑、捍卫。

有关腿脚的词汇在前几天发表的文章中已做总结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《教你两分钟掌握50个古汉语词汇》,此处不再赘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