赞歌百科 手机版

热门标签:

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简介(祥林嫂:中国乡土的弃妇形象,为何总被笑话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8-24 08:21:19    


其实世上本就没有鬼,有的只是比魔鬼还狠毒的人心,以及比地狱还莫测的人间。

——尼采

鲁迅是个狠人,说话从不拐弯抹角,而是针砭时弊。在众人眼中,他是敢说真话的“英雄”,在读书君眼中,他也的确是条汉子!

鲁迅的笔下,描绘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,比如《祝福》中的祥林嫂,就是众人皆知的一个可怜人的角色。

《祝福》 祥林嫂

如今,当我们再次谈到祥林嫂,我们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她那句“我真傻”的经典名言,显然,她俨然成为了众人眼中,逢人就讲不幸遭遇的一类人的标签。

说起她,很多人都同情她的遭遇,同情她的人生。不过,同情归同情,我们总是自觉地与她划清边界线,总觉得“我和祥林嫂并非一类人”,我们比祥林嫂要好许多。

然而,殊不知,天地万物众生,皆不过是你我的一个缩影写照。

01 祥林嫂:中国乡土的“弃妇”形象

说起“人性”,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,一直以来,关于人性的问题,众人争论不休。

莎士比亚有句经典的语录叫:

“地狱里空空荡荡,魔鬼都在人间”。

这句话听起来,多少有些让人感到毛骨悚然,但是却也实在地表达了一些关于人性险恶的真相问题。

读书君一直认为,这人间是充满美好的,但是却也不可否认,这世间同样充满了各种的奸诈阴险,因为有人的地方,就是江湖,有江湖的地方,就有尔虞我诈!

鲁迅笔下《祝福》里的世界,便是一个浓缩版的江湖世界。

小说《祝福》中,用了尚未到1万字的内容,深刻地为我们揭露了一个“吃人”的封建社会世界。

而故事中的祥林嫂,作为中国底层社会的一位女性人物,她的形象便是被欺压,被摧残的。

小说中的她,一生活得无比艰辛和坎坷,二度婚姻,却不料丈夫早早撒手人寰,孩子阿毛被狼吃掉。

在那个“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”的封建年代,女人出嫁了,不管是人还是鬼,都已经默认成为了婆家的人。

为此,她的婆家,当然没有“放过”她。第一次,为了逃过被卖掉的悲剧,身无分文的祥林嫂跑到了鲁镇,在卫老婆子的介绍下,到了鲁四老爷家做女工

第二次婚姻,祥林嫂失去丈夫后,被扫地出门,成了彻底的“无产者”。最后,她只能再次做,寄人篱下,在鲁四老爷家打工。

然而,打工的日子,自然是不好过的,她对自我的希望也更加渺茫和低微。她连自己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也不再敢奢求,她只求别人能听听她的“唠叨”就行,哪怕只是听听,不回应也行,所以她一遍遍地重复着阿毛惨死的过程。

正如文中所言:

她还妄想,希图从别的事,如小蓝,豆,别人的孩子上,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。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,她就说……”

然而,让她希望破灭的是,“狼来了”说多了也就没有人信了,“孩子被狼叼走吃掉”说多了也就让人烦了。最后,每逢她一开口,人们就会立即粗暴地打断她。

很显然,她的悲惨人生,并未被人们所重视,甚至还成为了大家唾弃、厌烦的对象。由此可见,社会有多冷酷和无情。

02 在多重“围堵”下,祥林嫂死于绝望

客观上说,祥林嫂是个善良、勤劳的女人,在她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里,她本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爱情,幸福家庭。

不过,不幸的是,她并没有等来幸福,而是两度失去丈夫,最终在跨年之际,悲惨地结束了一生。

而她的死,和冷漠的社会环境自然是离不开关系,人性戕害将她一步步逼上了绝路。在她的周边,无不是一群冷漠、麻木地“吃人”者和刽子手,尤其是鲁镇上的那群男人和女人。

比如鲁四老爷,一个冷酷无情、道貌岸然的“吃人”者、“道德君子”。祥林嫂在世的时候,他从未给过她好脸色,但凡见到她,都是皱眉,一次比一次厌恶。


当他得知祥林嫂被抓走的时候,他骂道:“可恶,然而……”

但是,从他口中蹦出来的这“可恶”一词,并非是为祥林嫂打抱不平,而是觉得对方“打狗不看主人”,认为自己的威严受到了侵犯。

又如他告诫别人说,祥林嫂很脏,祭祀时却不可以让她碰任何东西,否则,“不干不净,祖宗是不吃的”,然而,他却天天吃着祥林嫂烧的菜。

为何如此?说白了,就是因为想要省几个工钱,拿祥林嫂一人顶几人用而已。正如文中所说:

“到年底,扫尘,洗地,杀鸡,宰鹅,彻夜的礼,全是一人担当,竟没有添短工。”

在道德义气和利益之间,鲁四老爷显然选择了利益。他口口声声的道德礼义,最后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市井小民。

直到祥林嫂死去的时候,也丝毫没有同情,反而高声骂她是个“谬种”,死得不是时候。

如果说鲁四老爷不是什么善茬之人,是显而易见。那么,像四婶这样的,看似温和无比的人,同样也是“吃人”者。

比如在她眼中,祥林嫂是个能吃苦耐劳的、安分守己的女人,当她听到祥林嫂悲惨的人生故事的时候,虽然也曾眼眶泛红,泛起一丝同情之心。

但是没过几日,她便对干活似乎没有之前麻利的祥林嫂而感到颇为不满。

所以,那是兔死狐悲吗?当然不是,那是同类更为相轻。

又如当祥林嫂主动地去搬烛台,拿祭祀的碗筷,却被四婶冰冷无情地一一拒绝了:

“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,脸色同时变作灰黑,也不再去取烛台,只是失神的站着……”

捐了门槛回来,准备被接纳,却被四婶一声喝断,打破了所有期望。

当祥林嫂为此而变得精神失常之后,她甚至还略显慈悲地表示:

“祥林嫂怎么这样了,倒不如那时不留她……”

钱钟书曾说过那么一句话:

“忠厚老实人的恶毒,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淨的刺,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。”

对此,深以为然。

四婶,俨然也是个活脱脱的吃人者形象,只是相对而言,没有那冷酷无情的鲁四老爷来得“难看”,本质都不过是丑陋不堪的。

03 年少不懂祥林嫂,长大才发现你我皆活成了祥林嫂

年少上学的时候,每每读到祥林嫂,总觉得她是个可悲可怜的人,对其深表同情。

但是,长大后才发现,原来我们都是可怜人,你我皆不过是祥林嫂的一个缩影写照,我们都不过是用“五十步笑百步”。

从个体本身来说,祥林嫂并不是一个只会逆来顺受的女人,她也曾有过自己的追求,也曾做过反抗。比如为了反抗再嫁,她曾经:

“一头撞在香案角上,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,鲜血直流”。

然而,她的这种“反抗”,并不是彻底的,更甚者说恰恰体现了根深蒂固的奴性。实际上,她想要走的路,并不是一条通往生活与希望的路,而是通往“死亡”的路。

看起来,她似乎在找寻一条对现状、对生活、对人生有突破的路,但是实际上她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基于封建礼教,世俗压迫之下而所作为的。

比如因为担心自己死后被阎王劈成两半,分给两个丈夫,她用了千辛万苦攒下来的血汗钱,到土地庙里捐了个门槛。

以此当作是自己的替身,让千人踩,万人蹋,来赎清自己的罪过。

从这里可以看出,除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对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,她自己本身也给自己宣判了“死刑”。

祥林嫂没有自己自主的思想,所以她听信任何人,鲁镇上男女老少说的话她都信,柳妈的话她信,四婶的话她也信,读书人的话她也信,那供奉着的老祖宗的话,也更是深信不已。

然而,她所信的,偏偏没有一个人能够给她带来希望的。面对如此让人窒息的压力,祥林嫂几近失语。

这点,和现实生活的你我,以及千千万万的ta很像,缺乏主见的人,永远被社会牵着鼻子走,最后,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,活成了别人。最后,要么在等待着“被吃”,要么在等待看着别人“被吃”。

04 小结

祥林嫂是个社会的悲剧,她的存在,从始至终就是街头巷尾的谈资。正如文中所言:

“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,便特意寻来,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。直到她说到呜咽,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,叹息一番,满足的去了,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……”

从生存的环境来看,祥林嫂处在一个封建、传统、封闭、落后的农村社会里,在那个被旧社会文化禁锢思维的社会里,她所遭受的一切,似乎完全可以用封建社会残酷压迫来概括。

然而,事实上,这种悲剧的现象,实则是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。

小说《祝福》中的人物,无论是祥林嫂、鲁四老爷、鲁四老爷亦或者柳妈等人,不过都是千千万万人群中的一员,他们的冷漠、愚昧……和阶级无关,和受教育程度无关,不过都是人的“通性”。